有界(bounded)—无界(unbounded)的对立是人类"一般认知机制"(general cognitive mechanisms)的一部分,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概念之一。按照"认知语法"的观点,人的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,认知上有界无界的对立必然在语言结构中有所反映。关于事物的有无界和动作的有无界的对应关系,在英语中,如表示有界动作,名词化后可以加不定冠词"a";如表示无界动作,名词化后不能加不定冠词。在汉语里,动词和名词一样可以在前面加数词"一"使原来表示的无界动作变为有界动作。而在日语中,使无界动词表达的无界动作变为有界动作的最好工具就是格助词"マデ"。"本を読む/读书"表达的是无界动作,"5時まで本を読む/读书读到5点"则表达的是有界动作了。反过来说,"マデ"必须与无界动词匹配。"*5時まで殺す/杀(某人或某动物)到5点"、"*5時まで行く/去到5点"、"*5時まで結婚する/结婚到5点"、"*5時まで死ぬ/死到5点"的日语都是不成立的,因为它们都是有界动词。
与此相对,マデニ句的谓语基本为有界性性质。如:"十時までに帰る/十点前回家"里的"帰る/回家"就是一个典型的有界动词。"来週までに三冊読む/下星期前读三本"句的动词"読む/读"本身虽为无界动词,但加上数词"三冊/三本"就可以表示有界动作了。也就是说,说"来週までに三冊読む"自然通顺,是因为它是表达一个完整事件的句子,因而是"自由"的;"*来週までに読む/下周前读(应为:○来週までに読むことは無理だ/下周前读是不可能的)"是一个不完整结构式,因而是"黏着"的。这点与汉语加数词可使结构有界化的现象有着共同性质。
作为"'マデ’必须与无界谓语匹配,'マデニ’必须与有界谓语匹配"规则的延伸,持续体即"シテイル"句在深层结构中要求"マデ"格,因为一般说来"シテイル"具有无界性质;完成体"スル?シタ"句在深层结构中有条件要求"マデニ"格,因为一般说来"スル?シタ"具有有界性质。其"有条件要求",是因为持续体是无界性这点是无疑的,但它不是唯一的无界性表达,其他的无界性表达比如无界动词、表无界动作的词组等的非持续体也是无界的,也可与マデ匹配,故此如是说。
学习者在语言使用中违反上述原则即为偏误,纠正偏误的方法或是调整谓语的有界无界,或是调换"マデ"、"マデニ"